抢占本土产业发展商机 酝酿成熟光学膜市场

2010-06-10 00:37:02
 

  在国人竖起拇指骄傲地说我国已成为“平板显示产业大国”之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平板显示的消费大国”,我国还只能称之为真正的“平板显示制造大国”。
  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初期一度出现的“缺屏少芯”局面制约着我国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作为平板显示的关键部件-面板产线在国内陆续上马,到2012年以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为代表的国内面板业扭亏为盈的利好消息,都极大鼓舞了国内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遂开启了以面板为龙头的国内平板显示领域的产业链整合。
  光学膜在平板显示特别是液晶显示领域占据很重要的角色,为液晶显示的亮度和绚丽色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液晶显示就是一系列不同功能膜片的叠合。光学膜一度是技术门槛较高和应用较广的关键部件,其中的增亮膜又是光学膜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之一。光学膜产品是一种功能光学薄膜,其生产涉及到光学设计、高分子材料、精密模具、和精密成型等技术。特别是精密模具又涉及到精密模具加工设备和精密模具的加工工艺等既是工业发展基础性技术又是不断与时俱进的高新技术。随着全球平板显示领域向中国内地转移,国内也涌现了不少光学膜厂家。
  菲斯特科技自1999年起,14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尺寸微细结构光学元件”的开发及其在光电显示领域的应用,拥有大量先进的装备,在光电显示技术领域默默耕耘多年,建立了自主的技术体系。本期《平显时代》,笔者对话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张益民总裁(下称“张总”),深入了解菲斯特科技奋战光学膜本土化道路上的艰辛,共同探讨行业发展态势。
   《平显时代》:菲斯特在功能光学膜、超精密模具及镍合金镀层等领域有着雄厚的技术积累,对此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分享?
 
   张总:成都菲斯特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在微细结构光学元件及其在显示领域的应用方面不断深入和钻研。所谓的微细结构光学元件就是指表面通常有一层非常细小(微米级)的光学结构(如棱镜结构)的产品,象光学膜就是典型的这类产品。光学元件应用非常广泛,而菲斯特一直所从事的光学元件是光学结构非常微细,产品尺寸非常大。比如说我们早期开发的光学背投影屏幕,是一种表面具有柱面镜和菲涅耳透镜结构的树脂屏幕,尺寸我们做到120” 。后来我们开发的菲涅尔透镜,尺寸可以做到直径两米(φ2000mm), 现在应用在液晶背光模组中的光学膜产品,我们所做的尺寸也是32英寸以上显示应用。
  这些产品都涉及到光学设计、高分子材料、精密模具、和精密成型等技术,菲斯特一直从事这样微米级光学结构的产品,逐渐形成了基于上述四个领域的技术体系。正是因为菲斯特一直的的坚持,所以在行业景气整体向上的时候,我们等到了机遇。
  如果说经验的话,我认为最大的经验就是坚持,在某一个领域长期开展研究开发和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平显时代》:现在国内本土液晶面板市占率不断上升,这对国内平板显示产业上游厂商带来哪些机遇?
   张总:显示产业所呈现集群式方式,早期日本、韩国台湾的显示产业繁荣时,国内平板显示产业才刚处在萌芽期,眼睁睁看着国内市场份额都被国外厂家瓜分。随着国内面板线的逐渐兴建与投产,虽然国外的材料、设备厂商也都会抢占一定的市场,但每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生态环境以及生存方式。以三星为例,在苏州设立8.5代液晶面板产线,该产线最本质的经营理念等还是属于三星的,但他不可能把韩国的所有设备、材料、人才都调过来。
   本土面板厂初期的亏损与坚持,到2012年国内面板企业终于也终于迎来了春天,本土液晶面板厂商主流市场地位,必然带动了国内配套原材料企业的共同发展,地域性文化影响力是无形的,只要技术跟得上,本土材料商就占据了地域优势,而地域优势客观上也是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任何一种产品推广的先决条件。
   
   《平显时代》:您如何看待PDP、LCD及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发展对光学膜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张总:中国电子信息显示技术已经从传统显像管时代CRT转向平板显示FPD时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CRT技术淡出市场之时,PDP和LCD两种平板显示技术曾一度引起了业内专家和市场的广泛争论,孰优孰劣、各执一词。凭心而论,从显示质量来说,PDP是有其特点的;液晶因轻薄而且尺寸不断放大,很快占据市场,市场最终选择了LCD,PDP经历短暂的风光后不得不黯然。LCD统领市场后人们又发现液晶面板自身不能发光的事实,OLED又以自发光的特性,被一些厂商所推崇。一时间市场上又出现OLED取代LCD的时间性讨论;
   其实对比PDP与OLED,他们的共同点是自发光,只是等离子的成品厚度要比OLED成品厚度大。目前国内消费者的对这些概念的认知还处在启蒙阶段,在消费时候容易受到厂家的引导。随着消费者对显示技术的认识提升,终归会回归理智。如果同一尺寸电视有相同体验度,只因厚度就需要多花五倍甚至十倍的钱,相信其市场接受度有限。
      从OLED技术本身特点而言,我认为目前阶段更适合用来做光源而不是显示。大尺寸OLED的量产还需时日。
   
   现在人们说OLED要取代液晶显示器,用OLED将来的优点和现阶段的液晶显示器来比,这是不合适的。液晶显示器本身在不断的进步,OLED也在不断的进步。我们要用动态眼光来看待OLED和LCD的进步与发展。相信两者间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各有技术特色。液晶显示器是从笔记本电脑起家的,OLED也许会在手持终端上迅速发展。
    总之,我认为OLED和LCD是同时代的技术,只是LCD成熟更早些,各有特色。未来将是共存共荣的局面。
  理论上,由于OLED的自发光的特点,所以在技术原理上是不需要用到光学膜类的材料,但目前为了提高亮度、对比度等,还将采用一些特殊的功能光学膜。菲斯特将密切关注市场,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随时变化的需求。
   《平显时代》:您如何评价目前国内光学膜行业的发展状况?
   张总:从技术上来说,光学膜在全球范围技术成熟度非常高,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但国内而言,发展光学膜要较液晶面板晚;在光学膜中,相对来说扩散膜发展得不错,但棱镜膜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什么近几年国内光学膜的发展如此迅速我仍认为是起步阶段?首先,供应国内一线厂商的量不大。而国内一线厂商需求量很大,但仍以进口为主。这就意味着国内光学膜材市场接受度仍处于低级水平。为什么会是这种局面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目前国内一线厂商本身也在跟随进口厂商路线,其产品自身缺少技术创新,致使其在采购原材料时候以进口材料为主;
   因显示产业集群特性,国内液晶显示产业链不完善,不同原材料厂商之间沟通性少,无法有效地为一线厂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国内光学膜制造商起步晚,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很多厂商对后来者都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
   但是国内光学膜厂商也目前面临着机遇,随着技术的成熟,一线厂家也越来越认可本土厂商的产品质量。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就是看今年下半年的旺季,能否带动国产光学膜市场需求量的增长。若我们把握住了今年下半年的机会,国产光学膜将从起步阶段走向发展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国产光学膜供应量达到国内一线厂商采购量的五成)。相信由起步阶段走向成熟的拐点将出现在2013年第三季度,若错过这一时机,预计下一拐点在2014年第二季度。也就是说拐点出现在抓住的第一个旺季。
   《平显时代》:就光学膜领域,造成国内外技术差距悬殊的原因有哪些?
   张总:首先国内光学膜领域起步较晚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国内六大电视整机厂商虽然也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但早先都是直接购买韩国、台湾等地区的成型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所以那时候光学膜真正的市场在韩国、台湾等地。
   
   第二,光学膜材料是一个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的领域,国内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缺失也造成了本土厂商发展较为缓慢。菲斯特在这方面感受很深,2008年公司准备实施光学膜项目之时,就认识到棱镜膜制造工艺中的难点是模具制造——精密辊筒模具加工车床,而国内模具加工设备在精度方面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于是菲斯特又着手了解这些设备,通过对当今世界上几家精密加工车床厂家的考察与了解,最终决定从美国引进了最先进的单点金刚石超精密辊筒车削机床,于2012年投产,这就从根本上掌握光学膜加工的技术难点-模具加工的问题,后来又自行配套建立了对模具辊筒电镀工艺,菲斯特始终凭借一己之力完成这一过程,这些基础性技术的积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去积累。
  另外,我认为国产光学膜的发展与下游厂商也有很大的关系。既想提高技术、又想降低成本,整机厂商应改变现有思维模式,与上游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开发符合国人需求的自主技术产品。我们大家也应该认识到产业集群性发展趋势终将因地域特性催生出本土产业链。
   结语:
  国内光学膜产业的发展,使得国内整机生产厂成本的下降、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这点有目共睹;长远看来,更为国内显示产业发展的增资和设计创新增添了一个重要砝码。据悉,2013年,菲斯特准备上线2-3个新产品,目前这些新品都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另外,2013年,菲斯特产能较去年增加一倍,预计到第四季度,将翻一番。按照公司的规划,未来三年,菲斯特都将保持每年产能翻番的发展速度。相信以此发展速度,本土光学膜类产品替代进口和实现自主创新指日可待。
 
Tel
Product
Hot Product
QQ
window.dataLayer = window.dataLayer || []; function gtag(){dataLayer.push(arguments);} gtag('js', new Date()); gtag('config', 'G-B875XYEZRY');